人生很跳tone,這陣子一直有這樣的心情。前一小時正歡樂聚餐,後一小時就接到A外婆過世的噩耗;開心迎接bibi小孩的新生命,同時也收到朋友狗狗過世的消息;前一天B朋友的媽媽開完刀康復出院,隔一天C朋友的媽媽意外檢查出癌細胞,緊急入院開刀、D朋友的爸爸也在差不多時間住進加護病房……黃博的爸爸幾個月前也因為某個病痛開刀住院(目前已康復)。

三十好幾的我們,正在或即將面臨長輩們的衰老,體能走下坡、身體機能漸漸退化,或許檢查出一些病痛,得注意養生和抗癌,年老的、病重的還很可能在我們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的時候,突然離開……

我們這個世代的手足,沒有上一代多,面對這樣的人生大事,還得靠身邊重要的朋友們一起幫忙。我們都很願意一起孝順彼此的父母,讓彼此的長輩們開開心心,這是我們朋友間的默契。他們的情緒我也會一起背著,一起祝福,一起祈禱,一起想辦法,分攤他們的瑣事和煩惱,也享受彼此的成就和幸福。

A外婆跟她很親,她說,過年時明明看起來健健康康,氣色很好,怎麼才過三個月,忽然就這麼離開人世?更遺憾的是,媽媽打電話通知她的時候,外婆已經過世了,連趕回家看最後一面、說說話的時間都來不及。

她難過的說:『早知道就該多拍一些外婆的照片。』

長輩們通常不習慣面對鏡頭攝影,也常自嘲自己老了不好看,別拍了。每次外婆見A拿相機拍她,就揮手說不要,A也乖乖的順著外婆的意思沒有多拍。現在,想念外婆,卻只有這麼幾張照片,連影音檔都沒有。

對我們來說,能多留一些回憶,現在想來多麼重要。

因為思念是最美的憑弔。

我也好怕這種感覺,好怕自己或別人離開時,心裡是有遺憾的。

黃博不喜歡拍照。有一次我想念他的時候,打開電腦資料夾裡的照片,大部分是他的背影或閃鏡頭的臭臉。心裡好悲傷。我不希望有天想他的時候,只能看這些蓼蓼無幾又全臭臉的照片。

後來,當我幫他拍照又被拒絕時,我對他說:『讓我拍啦~以後我想你的時候才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可以翻閱。』言下之意是,你也要幫我多拍照(以前他都不幫我拍)。

他不開心的說:『呸呸呸,幹麻說這麼衰的話,我們又不會分開。』

『回憶不只分開的時候可以用,平常看看我們開心的照片,感情會更好啊!』(生對方氣的時候看看那些美好的照片,很快就氣消了)後來他也開始主動幫我拍照了。

三十歲之後,感受自己的年紀越來越長,身體不如前,感受到父母越來越衰老,不再是以前追著我們凶巴巴訓話的那位,也深刻感受到:跟親愛的家人朋友們相處的每一刻比什麼都重要。

這麼一想,過去曾經很介意的自尊心和面子,都變得沒什麼好在乎的。

媽媽唸我,我就說:喔,好,知道了。讓她發洩一下壓力也好(但碎唸聽久了頭真的超痛的)。爸媽喜歡什麼,不廢話,全給他(包括錢。我可以接受戶頭一毛也沒有,但我媽會提早緊張,這樣的話,把錢全部放她那也無妨)。對我來說,沒什麼比關係良好,感覺幸福,更滿足。

說實在的,那些真心愛我的人,一點也不會想佔我便宜,我什麼都不怕,也沒什麼好損失。反之亦然。

印象中很久沒跟黃博吵架、也不太對他生氣。雖然我們還是常意見不合,但很少真的看他不順眼,就算生氣也很快就氣消。當心裡想著跟他的交會也許就這麼一次,緣分可能只有這輩子,或這幾十年……就會更珍惜,也沒什麼好計較的。

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就盡量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珍惜,不管是感情或人生的成就都一樣,期許自己別浪費每一天,儘可能去執行自己的想法(夢想),去收集各種美好的回憶,儲存人生的能量,保健自己的身體。

最近也跟朋友們感嘆:有些人常等到失去一切(身體、感情或事業)才急著亂抓浮木、胡亂求助,一無所有的時候做的決定,常常不是適合自己的。為何不早早有些憂患意識?早早做好準備?千萬別等到身體真的不行了、時間來不及了,才急急忙忙做些什麼,那都會亂了方寸。

只要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,就不會懶惰,不會疏於跟朋友聯絡,不會吝於表達感情或羞於表露出感覺,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心機、猜忌和痛苦的想法上。

我滿意現在的自己所有的想法以及所做的任何決定。我擁有的,非常珍惜;我還沒得到的,繼續努力;我相信緣份,對於人事物,我追求但不強求。我喜歡誰就喜歡誰,不會因為對方不喜歡我,就影響我對他的喜好。我對你笑,絕對發自內心的開心,不是會了討好你,做給你看的;我喜歡的人,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,是因為我欣賞他(她),不是因為對方能帶給我什麼好處(愛或名利)才去接近。

只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對自己的心和情緒誠實,就不會後悔。

後悔和遺憾是最讓人心痛的情緒,如果老是把念頭放在過去,想著:『要是……就不會……』這種句型會讓人沉溺憂鬱,若身心不夠堅強,很難走出來。

現在我偶爾還是會出現後悔的情緒,比如上完某個節目通告,我的心裡就有無限懊惱,懊惱自己沒有說完整,沒有表達清楚。離開節目,帶著遺憾。不過心裡也會想著:如果還有機會,一定要記得別再讓自己後悔。把念頭放在未來,就有希望。

只是機會也許還有,生命可沒有所謂的來日方長。

我們一出生,就在邁向死亡,每一天都在為死亡做準備。如果我們這輩子的任務(健康快樂、愛與被愛、自我實現、坦白誠實……)可以在每一天中慢慢完成,那我們踏出的每一步就會很踏實,也不怕時間來不及。

每天睡前問自己,今天滿足嗎?還有什麼想做的?要感謝的?

當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盡頭,心情可以很放鬆、很放心,感覺這輩子的任務已經完成,就不會帶著遺憾。

臨終的心理治療工作,就是幫助個案們感覺生命圓滿。

跟個案一起回顧他們的一生,談過去,找回所有溫暖的記憶,讓他們有機會、有勇氣說出自己的真心話,表達真實的情感(跟治療師的互動,治療師對他表達誠摯的回饋,也很有治療性),處理曾經不停浮現的負向情緒(遺憾、憤怒、憂鬱、恐懼),重新框架那些不愉快的回憶,賦予新的意義。

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放下綁住自己的仇恨,讓心靈釋懷;有機會得到原諒與被原諒,這樣的人生就沒有遺憾。

人與人的每一次相聚,也是為了別離作準備,最好讓每一次相聚,都能創造溫暖、豐富又美好的回憶,都用最真誠的心在互動(真心愛你,真心想跟你一起)。

這麼一來,分離就不會太憂鬱,也不會太焦慮。

因為每一刻,我們都心滿意足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i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2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