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打開報紙,正好看見這次大學指定考的地理考題,考題貼心的附上答案,讓人免於處在似懂非懂、抓破頭的冏境。我認真一題一題考下去,每答對一題就驚呼:這幾年,不管是旅遊或瀏覽旅遊網站,花在收集當地資料和體驗的時間跟金錢,果然沒有白費。

就像阿wii、Cpu去年9月到長灘島正好遇上菲律賓的雨季,這一趟去還是雨季,經過這幾趟躲雨的經歷,一定一輩子都記得菲律賓的乾季和雨季,比背書還有效益。(菲律賓沒有四季之分,只有乾季和雨季之別,每年6到11月是雨季,12月到5月是乾季)

每一趟的身歷其境,就更深入他們的生活方式,就更想了解他們當地的文化。在教養孩子上,開展格局對我來說一定是首要,眼睛看到的、舌頭嚐到的、心理感受到的,都很重要,要怎麼看?看什麼?聯想什麼?我一定要親自帶著他們入境學習。

走在長灘島的街上,很難不去注意店家販售的小包小包分裝生活用品,不管是雜貨店或超市,處處都是小包小包的洗衣粉、洗髮精、沐浴乳、分裝包的米油糖醋鹽,什麼東西都小得像For觀光客,外出旅行用的救急品。



那不是為了觀光事業,而是當地人生活的習慣。

當地人領週薪,錢拿的不多,對他們來說,家庭號的包裝費用高,他們寧可把薪水拿來喝酒聊天,也不願砸錢花在費用較高的生活用品上。小包裝份量、價格便宜,正合所意;但就經濟、環保方面來看,這樣的消費反而浪費,但他們不以為意。

我們在d*mall裡的一條小巷子,靠近S3,住滿當地人的街上,就常見一夥一夥、一桌一桌人圍在某人家開放式客廳喝酒聊天,喝的酒還不是普通的多,我們待了幾天,看了幾天,他們都是這樣呼朋引伴的喝。

鎮上沒有其他的休閒娛樂嗎?應該是,除了因應觀光客的夜店外,只有一個籃球框,籃球場晚上沒有照明,也很難充分利用。最棒的休閒活動就是聊天、堆砂堡。

教科書上不會對菲律賓著墨這麼多細節,就算研讀徹底,親臨現場絕對更深刻、更不忘。

菲律賓一年四季皆夏,除了發展觀光,好像不太有機會更開發。讓人不得不感嘆氣候對人類的影響力,影響著人類的創造力。

天氣太熱,就失去耐心動腦筋,前幾天朋友公司冷氣壞掉,全公司差點暴動,工作效率和脾氣都變差了;警察局響應節能簡約,晚上十點以後空調全關掉,不知道會不會影響辦案的心情?

開發進步的國家總在緯度高、天氣冷的地方,所以北歐、北美和北亞都能研發出難以想像、難以計算的智慧財富。諷刺的是,古文明的發源卻都在緯度低的熱帶地方,兩河流域、恆河流域、尼羅河流域、黃河流域…,比現在更難想像的發明,金字塔、兵馬俑、宗教、編織…,現在卻無法再突破。

是全體人類的抗壓性變低了?還是溫室效應的關係?全球溫度一起升高,以前冷到爆的高緯度國家,現在變成還OK的溫度,而熱帶的地方卻已經熱到沒辦法兼顧生活品質。

台灣正卡在這不上不下的緯度,不冷不熱的溫度,也卡在不上不下的進步。

在科技產業中稍有進步,偶有一些小發明,但在時尚業還帶著很多模仿,尾隨別人的開發。

很大的原因是許多名品代工廠都選擇設在台灣、印度、越南、泰國…這些偏南、偏熱的的亞洲國家,運用這裡的人力。於是,這裡的人很容易就被代工的意識型態洗腦,習慣性的拿著別人的樣品參考,因為複製再造太拿手,原生創造就被犧牲掉,雖然已經漸漸脫離仿冒、盜版,但仍跳脫不出別人設下的框架。

從擺脫代工產業這點來看,泰國就比台灣努力,從泰銖的漲幅還有設計師跟品牌突起就可看出一些進步。

台灣的學生們、棟樑們要更努力,未來市場開發和經濟進步得靠你們,台灣正處在這不上不下的北迴歸線,同時擁有涼爽和躁熱的氣候,往上往下只有一線之差。

大家一起努力擺脫古早代工的宿命,也突破觀光產業的原始使命,創造更進步的設計產業,多看、多聽、多學、多思考,真正的財富就在自己與眾不同的視野和無可取代的能力上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i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