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宮殿和廟宇用龍體圖騰來當成鎮守的吉祥物。妙的是,不同的地方,比如屋簷、門上、鼎上、鐘上、橋墩邊......,都擺著不一樣的龍體吉祥物。這典故來自【龍生九子,九子不成龍】的傳說。九個龍子長相不同(有像虎、有像龜),性情各異,古人即按照他們的性格,安排他們在宮殿或廟宇的不同位置各司其職。

第一子叫贔屭(唸必細),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霸下,龜的形體,好負重,所以都被設在石碑下。

上圖的贔屭是我在北京明十三陵(應該是在這)的門口拍的。安排它們背著重重的石碑。

像台南赤崁樓裡的九座龜,是乾隆年間雕造的「石龜御碑贔(ㄅㄧˋ)」,螭(ㄔ)頭龜身。


第二子螭吻(唸吃吻)又名蚩吻、鴟吻、鴟尾、嘲風。形體似獸,好張望,不怕危險,所以常被擺在屋頂上(讓他看個夠),在宮裡也用來壓火災。
這是某個廟的屋頂。


這是太和殿屋頂上的螭吻,皇帝待的地方的屋頂,都是黃色的。

郡王的屋頂就是綠色的。
圖片來自網路

第三子蒲牢(唸樸勞)。
形體似龍,體積較小,喜歡鳴叫,所以常看見他被擺在鐘上當獸鈕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有個傳說,蒲牢很怕海上的鯨魚,如果遇到鯨魚攻擊,就會發出非常大的鳴叫。所以如果想要鐘聲響亮,那就把蒲牢擺在鐘面上,然後刻個鯨魚形狀的的木槌撞它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第四子狴犴(唸必汗)
,一名憲章,形體似虎而有威力(一說好訟),所以它的圖像在衙門或牢門上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第五子饕餮(唸濤帖),愛吃(老饕也是這由來),所以常被放在鍋鼎蓋上,是中國古代銅器最重要的裝飾圖案。
圖片來自網路。

第六子蚣蝮(工附),性好水,所以被置於橋墩上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也被做成排水孔。都跟水有關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第七子睚眥(唸崖自)
,性好殺,所以被放在刀環等兵器上。
圖片來自網路。

第八子狻猊(唸酸尼),形體似獅,性好煙火,所以被擺在香爐兩旁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好坐。所以他們出場的模樣都是坐姿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第九子椒圖(椒塗),形體似螺蚌,習性好閉,所以立於大門舖首。
圖片來自網路。

在門上的都是椒圖。
圖片來自網路。

除了九子之外,還有一些似龍的獸類,也常出現在這些地方。

螭首(唸吃手)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這是我在雍和宮拍的,露牙齒這隻很有喜感。


麒麟,也算聖獸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朝天吼,真是顧名思義。

圖片來自網路。

以後在廟宇或宮殿看見這些龍子,記得叫出他們的名字,炫耀一下。

台灣也有龍子Kuso版喔!形體短小。


在瑞安街上的公園口發現。習性是保鑣嗎?


台灣龍子如此可愛。


還有兩隻有名的台灣龍子。

形體似河馬的台灣阿龍,噗。


ㄜ,還有這個長得像??的訐譙龍


訐譙龍消失好久囉,有人知道他的消息嗎?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abigmama 的頭像
abigmama

abigmama的部落格

abi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