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y問:奈~為什麼你總是有這麼棒的想法和做法呢?是良友潛移默化?還是是生活中領悟出來的呢?難道都不會有低潮(沮喪)、偷懶或負面想法的時候嗎?

我:有啊!我十四歲的時候常嘆氣,覺得自己又醜又胖又臭成績又差,常羨慕別人長得好美又有男朋友,騎腳踏車在馬路上常放空,很怕被爸媽知道我段考考很爛,常有無望感,很怕寂寞和獨處。

十五的戀愛不美好,喜歡的男生喜歡我的朋友(結果我誤會了,他喜歡我,但,誤會就錯過啦,誰叫他一直跟我打聽我朋友,我以為他喜歡她)。 有了男朋友便開始緊張為何才兩個月我已經膩了?不知道怎麼分手,只好請爸爸打電話給那個男生,假裝生氣不准我們談戀愛,害人家心碎。

那是每個青春期都會面臨的過程,還太弱,還沒錢,還沒實力,還在長大。

如果不小心再回到十五歲,我不會談戀愛(我那時把時間花在思春,想著那個男生喜歡我嗎?為什麼不找我?白癡),我要花更多時間讀書,學更多才藝,在才藝班認識有才藝的朋友(不是現實,是因為我的興趣是崇拜人)。

大學談戀愛常生氣,很想改變對方,也曾奪命連環摳,對自己的愛情、友情和能力都不太滿意。

大學畢業後,通通砍掉,重練一個新角色,交新的朋友(小姮和老賴都是大學畢業後才認識、才漸漸熟起來,CPU是工作後才認識),新的男友(然後就沒再換過),苦練新的能力(學寫新聞稿、訪問稿、上台報告和演講),打開課本認真念書,考研究所換個人生。

低潮的時候我會問:這是我要的生活嗎?我要這樣過一輩子嗎?

挫折發生了我會問:可以怎麼做?做了以後,結果好或不好無所謂,反正我都學到。

不滿意現況我會問:我想得到什麼?怎樣才會真的快樂?

我喜歡Party,周邊都是美好高級的事物,可以短暫解壓,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真正快樂的來源。對我來說,真正持久的快樂還是來自助人需求和自我實現的成就需求。

我很會偷懶,我也會花更多時間彌補我偷懶錯過的事。
 
我不太有負面想法,不擅長。音樂、美食和好朋友可以讓我瞬間忘記任何不舒服。

我很愛幻想,幻想越來越棒的自己,過著越來越好的生活。

我是行動派,一有想法二話不說馬上執行。做了才知道是不是如我所想。

為了更了解自己和人生,我跳入心理治療圈。

我的過去是一連串的實驗再實驗,有成功,有失敗,比例是好的結果多。

我年紀不小,越想越開是應該的啊。

quercy:這三個你不追求的東西是一直以來都不追求嗎?特別是新鮮感,從以前到現在談戀愛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喔?因為我覺得追不追求新鮮感跟人生經歷有差耶,當然也跟個人的個性有關啦,有的人就是喜歡新穎喜歡變化。
 
我:沒有特別追求新鮮感,是因為我本認為不可能時間久還有新鮮感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。也因為我正是一個容易膩的人,更不覺得有新鮮感這回事。

這也是我逃離學校工作的原因。

我在學校當助教多年,研究所畢業後正式當諮商心理師和講師兩年,要做行政工作,重複兩年一模一樣的行事曆,周而復始,打開課本發現我還要對著一批新同學再講一樣的東西我就覺得膩,不斷研究新的上課方式。

我不追求,也許因為我就處在變動的新鮮。

我喜歡收集不同的角色,做不同的事。有時是貴婦奈奈,有時是蘇陳端,是電視工作者,也是學校工作者,有時我是研討會主講人,有時我在時尚趴演名媛,有時是作家,有時是通告人,有時是別人的褓姆,有時是打掃阿桑。

我喜歡學習新東西、喜歡接觸不同領域的朋友。

我喜歡接個案。

也喜歡交網友。

剛好,這些可以既可以帶來新鮮感又可以帶來靈感。


保有開放和彈性的人生觀,人就不會被困在僵化的生活和關係裡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i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2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