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想之所以偉大,是因為必須承受說出口時遭人質疑的難堪,要承擔夢想跟現在的自己看起來一點都不配的壓力,不管是高攀或低就,都很囧,必須拋棄很多,換來的卻不一定比拋棄的多,還要忍受追求過程又長又寂寞的困境,曙光什麼時候出現沒辦法用手指數得出來,也沒辦法在日曆上明確的標記,除了等待時機和努力,不知道還可以多作些什麼的無力。聽起來真像一段不被祝福的感情要有的心理準備。

星期六晚上,第一次和小男友一起看台灣音樂劇,趙詠華與天作之合的表演【2008今晚不唱悲劇魅影中文音樂劇之夜】。用看音樂劇來慶祝我們的十週年。那一夜,我們心裡有很深刻的迴響,並激出兩個看似不同又很一致的火花。小男友看見劇團裡每個人對夢想的犧牲和付出,我看見台灣藝術工作者的創新和成就。

小男友一拿到節目單便開始研究【天作之合】團隊每個人的資料,很仔細的閱讀每個人在節目單裡寫的文章和所學背景。




小男友指著節目單上的資料說:『音樂總監冉天豪本來是政大英語系!製作人廖又臻本來跟妳一樣讀心理系,爸爸都以為她穩走心理治療,本來旅居美國又回來作舞台劇。』翻到江翊睿的故事,『他是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的耶…』當然還有史茵茵,她也擁有哈佛大學教育系的背景。這些人用力燃燒自己的興趣,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堅持所愛。

看著他們一起創作、一起練習、一起合作、一起表演,我好羨慕,那種團隊的無間默契,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,互為主體、背景的滿足感,這是劇團的吸引力(現實生活中,光找到一個有能力一起合音配唱的人,就很難得了)。

冉天豪說:『小時候爸媽灌輸小孩一個觀念,作音樂的活不下去,對社會能有什麼貢獻…音樂這東西很好笑,他是有錢人家的才藝,長大卻不可以認真看待。』他自己默默許下要用音樂來改變世界的夢想。我也是在這種觀念下被壓抑的小孩,學十幾年鋼琴,高中三年都是合唱團伴奏,忘不了練習的每一天,忘了三餐、忘了時間,我很愛音樂很愛畫畫,但爸媽也不允許我唸音樂系、美術系。一直到三十幾歲,我才敢叛逆去完成自己的夢想,做電視、寫劇本、寫書。小男友…他還在履行社會期待的義務,但隨時等時機造反。

他看著每個人所寫的導言說:『有夢想的人寫出來的文章,讀起來充滿熱情和希望,很能激勵人心。』這些人辛苦走過的路,正好灌溉了小男友正想追求當醫生以外的夢想,那塊最需要被滋養的旱地。

他們給了小男友希望,給了我創作和學習的新動力。夢想不是限量的,我還想嚐試好多事。

這一次趙詠華與天作之合的演出是四部戲的精選:【世紀回眸宋美齡】【荷珠新配】【四月望雨】還有我最愛的『天堂邊緣』

天堂邊緣故事大綱按此閱讀,也可閱讀這次音樂劇的製作人廖又臻寫的文章

四年前,我跟俞方和慧潔第一次到實驗劇場看近距離的【天堂邊緣】演出,我很後悔當時沒有第一時間記下那故事、那橋段、那感人的每一幕,幸好俞方留下了很精彩的回憶讓我撿回一些片段。

我非常喜歡【天堂邊緣】的劇本,是王友輝寫的,我更愛【天堂邊緣】的曲子,是冉天豪作的。天作之合的每位成員唱功真的很棒,趙詠華演唱方式也跟唱流行歌曲不一樣,每個人的聲音充滿情緒和表情,超動人心。

王友輝巧妙的用三個守護神和一個男主角之間的關連,隱喻生命的各種遺憾,親情的、愛情的、夢想的…然後,讓這四個人互相支持、互相幫助,一起勇敢圓夢。無私的付出和互相幫助的議題最能讓我大大感動,我喜歡那種不計較的回報,單純的為愛付出,每次看見這樣互饋的畫面,我就會崩潰。

王友輝的詞,冉天豪的曲,完美的合音編寫,非常能觸動人心。節錄一些從【天作之合官網】找到的精采片段。

曲名:天堂邊緣。詞:王友輝,曲:冉天豪。


曲名:讓生命圓滿,2008年趙詠華與天作之合表演記者會版。詞:王友輝,曲:冉天豪。


『什麼時候才能夠領悟,日落月升有時候起霧,花開花落枯葉也飛舞,晴空萬里烏雲會密布,風平浪靜海上多險阻,平平安安旦夕有禍福,還能不能有一次機會,讓一個故事圓滿結束,讓這一齣戲平安落幕。』

曲名:讓生命圓滿,舞台版。


曲名:慈悲的滋味。詞:王友輝,曲:冉天豪。


星期六晚上,王友輝最後謝幕時親自唱這一段慈悲的滋味,連小男友都被打動了。『二十八年歲月匆匆過去了,我們和你融為一體,就算是不能再相遇,我也不會後悔,在你身邊的記憶…』指的不只是那二十八歲男孩和三個守護神的關係,還有王友輝自己投入在劇場的二十八年生命。

曲名:和你一起,女生版。詞:王友輝,曲:冉天豪。2008年趙詠華排演片段。


王友輝的詞,冉天豪的曲。『如果失去你,日子怎麼過下去……如果失去你,就會來不及,如果失去你,愛情有什麼道理,我不在猶豫,我要和你在一起,我要大聲說出,我對你的愛意。』

曲名:和你一起男生版。


曲名:再一次擁抱,2008年趙詠華與天作之合排練板。詞:王友輝,曲:冉天豪。演出:趙詠華、洪瑞襄。


『抬起頭仰望星空,感覺到自己的渺小,看見了星星閃耀,渴望再一次擁抱。再一次擁抱,再一次擁抱,不管天荒地老,從來不知道,能呼吸多麼美妙,只想再一次擁抱。』

2004年看完【天堂邊緣】馬上就想買張CD回家,每次聽完演唱會、看完音樂劇,再聽CD,那畫面好清晰,音樂不再只是音樂,而是一個紀念,還有刻著那段年紀的回憶。我最愛的曲目是『心裡的哪(每)個角落』和『心中的遺憾』,期待2009年的天作之合再開啟天堂之門。

那一年,小男友沒跟我一起看,是我們很大的遺憾。那一晚,我們決定,以後只要有喜歡的表演,就一起去看。

台灣有一群人在劇場奮鬥,該有人去認識他們、欣賞他們,台灣人要彼此支持才能創造台灣奇蹟。

製作人廖又臻在自己的部落格寫著:『國外音樂劇好看是沒錯,但沒感覺,不是自己的語言與文化,唱不到骨子裡。』當我看見她對著張世珮喊話說:『請張世珮同學不要跑去考什麼小學音樂老師,穩定的生活,雖然有穩定的收入,或許你會覺得老的時候,會有退休金,生活會有保障,但可能會讓你沒機會唱歌,沒機會演出,還沒老,每天討厭自己,每天過得很痛苦,只能靠罵學生打小孩來發洩 .....(急得我一直會會會地會個不停)』…我大笑,因為我也這樣對著自己喊過話。

在台灣作藝術想圓夢,需要比別人更大的勇氣和更拼的傻勁,賺不了什麼錢,但心靈可以很富足,因為志同道合、琴瑟和鳴可遇不可求,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更是金錢買不到的福分。

今天報紙上有段報導電影『海角七號』的文章讓我很感慨。『這位被大家稱為很會講故事的導演魏德聖,其實第一部電影應該是【賽德克巴萊】,由於該片需要高達2億元的資金,又沒人願意坐下來聽他講故事,因為大家只在乎如何回收成本….最後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,這部電影被迫喊停。不過魏德聖並沒有因此放棄,反而是找到了更好的劇本,在加上歷史背景、音樂元素……等等,交織出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,便造就了今天的【海角七號】』。

大家只在乎成本,不在乎故事感不感動人...現實的殘酷常打擊著夢想。我們的奧運選手代表國家比賽,不曾看見國家給過他們什麼照顧,給過他們什麼資助,事後的獎金根本補不了人家從小到大的栽培,很多人根本沒錢出國比賽…不只如此,台灣各角落存在許多有才華卻沒能力培養的悲慘故事,也常聽說棒球高手在台灣因為沒關說,連出場機會都沒有,到了國外才被注意、發光發熱,每次都等到台灣人被國外當寶報導,政府才把人家的成就占為己有。

如果社會大眾不互相幫助、國家不支持、M字頂端的首富群不贊助,我們就看不到台灣之光的誕生。

看見這一群人在為台灣音樂劇創作,我也好想加入,希望未來有機會編寫劇本、創作一曲或寫詞,為音樂劇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i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