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給自己的任務是學打豆漿和做饅頭。

豆漿和饅頭是營養又滿足的好東西,自己做的話,可以喝到純正香濃又無糖豆漿,吃到少油低糖又沒有泡打粉的健康饅頭,重點是預算便宜得驚人,豆漿(一碗八分滿的黃豆加1000CC的水)原料約20元,二十六顆小饅頭,原料約30~50元。

上次跟三嬸去上了一堂烹飪課,吃到超棒的手工饅頭、豆漿後,感覺步驟很簡單,自己回家馬上試作,卻連失敗兩次!好懊惱~

經過兩次失敗後,這次算是成功了。至少又香又好吃,口感也很彈Q。 (吃不完放入冷凍庫,可以保存一個月左右,冷藏也可以收個三天)

饅頭裡有切碎的葡萄乾,還加了一茶匙黑糖。

第一次失敗,原因很傻:用錯麵粉!我竟然拿做麵包的高筋麵粉~做出來變石頭,石頭!

饅頭應該用中筋,做出彈性十足的饅頭就要用中筋(想變化口感也可以加點低筋)。

第二次又失敗(照片因為蒸氣霧化)。

這次雖然用對麵粉,但酵母粉不夠(快用完了沒注意),酵母粉不夠就算了,還顛倒順序。正確順序應該先把溫水加一匙酵母粉和一匙糖,讓酵母活化,再加麵粉。

我傻傻倒了水後就加麵粉,倒完自己很傻眼,但是粉潑出去,就撈不回來了啊~結果發酵不完全,饅頭一樣超硬。

失敗自己藏起來就算了,我還分給彎彎、四折、海豚男和輔大猴(前天一起聚餐),因聚餐前放了大話,說要帶手工愛心饅頭給大家吃,不想食言啊。SANA逃過一劫,沒拿到,因為她早走十分鐘,我一直藏到快回家前才有勇氣拿出來。因為不想再帶回家了。(當天日記請參考輔大猴四小折海豚男的版本,四小折還埋了一個彎奈 in SANA的梗)

之前的兩次失敗讓人緊張,好怕又來一次!所以今天要做饅頭之前,還上網多研究了高、中、低筋麵粉和饅頭的發酵過程,做了一些功課,了解原理,繼續實驗,終於成功了!


小饅頭份量剛剛好,應該有二十六個,照片上只有二十三個,因為我邊做邊吃了三個。

基本食譜:中筋麵粉500g、水240g、油10g、酵母菌一匙、糖一匙(也可以不放耶)、鹽少許。

步驟:
(1)大容器,碗缽之類,裡面放入溫水、酵母菌、糖。搖晃後,稍微放置兩三分鐘,讓酵母活化一下。

加入中筋麵粉,拌勻後再加入鹽,然後開始揉麵糰(這部分我有機器代替)。有桿麵棍的可以邊揉邊桿。如何揉可以參考這裡

(2)把麵糰放在碗裡加上保鮮膜,讓它發酵。約十五到二十分鐘。會膨脹到一倍大。

(因為加了葡萄乾和黑糖,所以顏色深了些。這是未發酵的麵糰,發酵完後,超碰皮)

(3)發酵完就可以將麵糰切對半、再切對半(像細胞分裂),分到小饅頭的尺寸。


(4)饅頭下面要記得墊一張防黏紙,或鋪著紗布防沾黏。

(5)這時候可以開始燒開水。等饅頭再發一下,會再長大一點。

(6)水滾後,饅頭蒸十分鐘就完成了(用手摸摸看,如果表皮會彈起來,表示OK了)。


之前失敗的關鍵在酵母菌未發酵完全(沒有放在溫水裡,不小心還把酵母粉放在麵粉上,這是以前麵包機養成的壞習慣,麵包機食譜寫著先放液體再放固體)。

所以這次特別注意下面這幾點:

(1)麵糰不能太濕,粉和液體的比例是2:1。

粉的部份:我用了400g的中筋、50g全麥、50g低筋,加起來500g(想要有點紮實的口感,如果只喜歡彈性蓬鬆的口感,就用450g中筋)。
液體部份:水240g和油10g,加起來250g。

(2)發酵要看溼度和溫度。溫度高(夏天)發酵比較快。若溫水裡調有糖和鹽也會讓酵母菌比較快發酵。

所以我先倒溫水,再依序加糖、加酵母菌,搖晃後放五分鐘(讓酵母活化),再倒入麵粉,邊揉麵粉,邊加入少許鹽。

(3)有些人會反覆桿麵揉麵,我沒有做這些,只有稍微用手揉揉捏捏。

(4)網路上找來這位hsiujuchien的影片,步驟好詳細,可參考。
 

另外,再提供豆漿作法,早餐就完美了:

半碗黃豆先用熱水沖一下,再泡水六小時(別泡超過時間),然後將黃豆洗淨。

用調理機把黃豆加1000CC水打碎,加水煮熟後,就是豆漿了(我的機器速度無敵快,可以打成泥,直接在容器裡加熱,所以沒過濾,如果只用果汁機打,一定要過濾)。


也可以先把黃豆加水打碎後,過濾渣渣(我一樣沒過濾,黃豆泥最後會沉在最下面,濃口感),再煮熟。下面的影片就是這麼做的。

網路上找到thedailyenglishshow提供的影片,可參考。重複用果汁機打好幾次,到大鍋子煮熟,因為要不停攪拌,所以要顧好喔~(我用的機器可以自動邊煮邊攪拌,就不需要顧著,只要設定時間就可以)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i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0) 人氣()